讲座伊始,庄勇书记对王思斌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地欢迎。随后,王思斌教授以新时代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任务、新时代改善民生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发展社会工作服务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为四个板块,结合实例开展“以案说法”,说明新时代社会工作事业及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
王思斌教授以人民的“获得感”为切入点进行了社会工作视角的意义阐释。他强调“获得并不等于获得感,获得并不一定导致获得感”,获得感不等同于物质上的“获得”,而是由于体面平等在精神上所获得的“受尊重感”。通过对获得感的阶层和发展分析,他不仅一语道出了人们重视物质占有,而对精神富足的漠视,还坦露自己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是为大多数人的精神“体面”而努力,增强服务对象(贫困群体、弱势群体)的尊严感、能力感、认同感。在新时代,要想人人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就要发展社会工作。尽管在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但是王思斌教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断调动着课堂气氛,每位师生都为此所感染,现场气氛热烈活跃,不时传来在座师生的喝彩。他表示社会工作既是通才,也是专才: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要懂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还要懂一些经济,懂产业扶贫。
王思斌教授在讲到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时,除了讲授理论,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列举乡村振兴战略、垃圾分类等实例层层递进的把在座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从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的进阶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进阶发展、社会工作实践的高质量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工作进阶发展的重点,他指出我国经济出现新常态,正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那社会工作也一定要在专业化、本土化、职业化上有新的发展。在提及加强社会工作研究时,王思斌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讲述了“理论迁移”,并鼓励在座研究生对社会工作研究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要反思西方的理论是否符合我国实际,“要看这种理论和所要迁移到的被解释现象的相似程度、可移植性”,同时还表示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学术上的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逐渐积累创新知识体系。
群英荟萃,静听陶醉。讲座临近尾声,在座学子依然全神贯注。最后,庄勇书记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寄语在座同学们把握住学习的每个机会。对于本次讲座,在座学子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从有意义的学习中构建了新的知识,深刻体会新时代的发展给社会工作事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莫桂芳]